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厂区 侯羽星摄
队员参观实验室 施多红摄
实践队在金能化学的合影 侯羽星摄
队员在红色基地参观 施多红摄
队员在红色基地的合影 侯羽星摄
7月4日上午,实践队乘坐大巴抵达金能化学(青岛)有限公司进行调研。在会议室,实践队成员共同观看了入厂须知的视频,队员们了解到金能化学的厂区概况和一些安全注意事项。接着,实践队成员走进中控室,由讲解员介绍了金能化学的智能发展、绿色发展、耦合发展、高端发展等发展模式,实践队成员们领悟到了公司以绿色化学为核心的生产理念。
随后,实践队成参观了公司的实验室和东、西两生产厂区,包括丙烯脱氢和聚丙烯生产装置、交错的运输管道和高效的销售运送体系。在讲解员讲解之后,实践队成员对工厂的整个产业链有了清楚的认识,并深刻理解了课本的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应用的。
在访谈部分,实践队队长侯羽星就“金能化学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下石油炼化行业绿色转型”提出问题。讲解员表示:“金能化学在不断改进生产方法如光能发电、使用氢能、减少天然气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,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。”
7月4日下午,实践队走进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杨家山里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。在参观过程中,队员们特别关注了杨家山里在抗日战争历史上的“革命堡垒地位”以及“战略枢纽价值”。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考察,队员们深刻理解了此地在承担情报传递、人员物资运输以及抵御外来侵犯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,感悟到艰苦抗战岁月里军民血肉相连的鱼水情,前方打胜仗,后方是靠山,军民同甘共苦,勠力战顽敌。
展厅内,抗战时期“德泰布铺”场景的还原,仿佛让实践队员们穿越时空,触摸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。队员金小娜不禁感慨:“这一幕幕场景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坐标。”
经过为期一天的化工企业调研和红色研学教育文化探索,队员们既见证了化工企业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责任担当,也触摸到革命先辈用鲜血铸就的红色精神。活动结束后,队员们表示将把企业调研的收获融入专业学习中,以革命先辈为榜样,在科研报国与传承红色基因的双重使命中书写青春答卷。正如实践队员马啸天总结:“从产业一线到红色热土,这次实践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‘强国有我'的内涵——既要练就服务国家战略的真本领,更要永葆服务人民的赤子心。”